我看中國“模擬聯合國熱”--張毅

      發布時間: 2015-05-06

      字號:

      進入四月,國內各大中學的模擬聯合國會議(簡稱“模聯”)扎堆開幕,迎來新年度的模聯季,再次吸引媒體聚焦模聯??梢哉f,自今年初中國學生參加美國哈佛模聯遭遇臺灣問題,到這個模聯季的開始,模聯在中國15年的發展歷程中第一次成為媒體的寵兒,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被圈外人所了解和熟知,宣傳和廣而告之效應顯著。不過,公眾關于模聯的討論中也出現了一些疑慮和否定的聲音。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模聯推廣和普及的業內人士,筆者愿在此談些情況和看法,與大家分享。

      模擬聯合國,顧名思義,就是模仿聯合國開會,伴隨著聯合國的成立而出現,最早發端美國,憑借其活潑的角色扮演的游戲形式和蘊含的強大綜合素質教育功能,逐漸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大中校園。模聯中,青年學生通過扮演各國外交官,運用聯合國的議事規則,模仿舉行聯合國會議,就有關國際問題展開“磋商、辯論和談判”,最后達成某種共識,通過“決議”。在這個過程中,參與學生需要做大量功課,提前查閱資料,了解相關的國際問題,學習外交知識;還要練習演講和辯論能力,鍛煉口才;更要掌握溝通和談判的技巧,成功說服對方。由于國內絕大多數模聯都使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這需要參與學生英文頂呱呱,能聽得懂別人的發言,能看得懂會議文件,還得能用英語討論和起草報告。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和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的陳健大使將模聯培養的這些能力總結為“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妥協(Compromise)的3C能力”,認為是一種“領導力素質”。正是基于這一點,中國聯合國協會在向其他國家聯合國協會學習取經后,于2000年6月決定將模聯引入中國,掀開了模聯正式進入中國的大幕。

      經歷了15載的發展,目前,模聯在中國已經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滿園春色。在東到青島、西至石河子、北達哈爾濱、南抵??诘男@里,都能發現模聯的足跡。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剛開始,許多學校和師生都不了解,一些在觀望,一些人有誤解,認為是英語演講比賽,或者干脆斷言這是學生過家家的游戲。但是,很快大家發現,凡是經過模聯鍛煉出來的學生,如同進過超級訓練營,個個都有所改變,不少學生更是出類拔萃,具備了出色的溝通能力、英語水平和開闊的國際視野。許多參加過模聯的學生普遍認為,模聯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升華了他們的情操,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模聯社團主席、現在紐約市長辦公室工作的張今表示,“模聯培養了我的國際視野,提升了我的綜合能力,為我之后的求學和找工作都有很大幫助”。劉鵬,一位西北工業大學2012年的本科畢業生,在當年應聘中國長城工業集團的過程中,PK掉5位碩士,拿到工作機會,陜西華商報還報道過此事。據他自己講,他的優勢就在于大學時的模聯經歷給予他的鍛煉和啟發。共青團中央已認識到模聯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開始主辦全國中學生模聯大會,在中學層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動日益頻繁和緊密,國內各行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模聯開始肩負起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歷史使命。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一些國內高校中,模聯已經被打造成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平臺,由學校相關部門負責管理,不再是純粹的學生社團,有的還作為教改進入了課堂。四川大學長期負責模聯工作的黃燕老師說,“以往學生一聽政治學習就打瞌睡,自從參加了模聯,這些學生就變得愿意主動了解時政、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了”。根據各方長期跟蹤反饋的情況,模聯在培養和儲備具有國際視野、掌握國際規則、熟悉國際環境的復合型人才方面作用突出,“模聯人”中相當一部分已經走上外交、國際問題教育和研究、國際交流等工作崗位,走向國際舞臺。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模聯在國內的發展始終沿著綜合素質教育這一方向推進,其培養青年學生演講、辯論、談判等能力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展現。模聯雖為舶來品,但在中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土壤中找到了大展拳腳的空間,成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平臺和正規教育的有力補充。這才是模聯火遍中國現象下的根本原因,也是模聯的真正價值所在。

      當前,國內模聯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公益性,一種是商業化。公益性模聯一直是主流。作為推動模聯的主力軍,學校開展的模聯都屬于公益性質,不收或只收取少量注冊費用,由學校給予補貼。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的“中國國家模擬聯合國大會(CNMUN)”這樣影響力強的公益性模聯,不僅不收取任何費用,還為所有與會學生免費提供食宿和交通補貼,并且特別向西部和邊遠地區傾斜??v向看,從2004年到2013年,參加過中國聯合國協會CNMUN的全國高校達106個(其中絕大數學校連續參加了10屆,累計與會學生超過4000人次),涵蓋了全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港澳各地區塊。這些高校中多數還舉辦本校、本地區的模聯,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公益性模聯的影響力和輻射面有多大,說它是主流一點也不夸張。

      近年來,國內模聯發展出現一個新的現象,那就是商業化模聯的快速發展,十分搶眼。隨著而來的卻是不絕于耳的爭議聲,主要集中在其對公益性模聯的沖擊和專業水平的弱化上。商業化模聯側重于組織學生出國交流,頗似出境旅游,主要賣點是據稱能為參加的學生今后獲取留學機會、甚至獲批外國簽證帶來便利。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拓寬學生眼界和豐富經歷的效果,同時也存在盲目追求利益,忽視學術水平、忽視活動本身對學生的教育意義等現象,而且因為費用高昂,受眾也有限。長此以往,將損害模聯聲譽,影響廣大學子對模聯的信任,不利于模聯自身的發展。為此,許多“模聯人”求助于中國聯合國協會出面制止商業化模聯的發展。中國聯合國協會和開展模聯的眾多學校從不提倡模聯商業化,始終堅持模聯的公益性,著眼于為更多的學子提供一個平等參與的模聯環境,確保廣大學子,特別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不會因為高昂的費用被擋在模聯大門之外。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一是加強管理,在中學和大學校際間加強橫向聯系和培訓,規范模聯的發展,提高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學習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工具,改進宣傳,擴大公益性模聯的輻射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我們觀察和規劃改革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這為模聯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大氣候。加上今年又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也是聯合國召開發展峰會和巴黎氣候變化談判大會之年,世界的目光將再一次聚焦聯合國。在這樣雙重利好的推動下,模聯在中國的發展有望進入新的時期,其綜合素質教育的作用將進一步得到發掘和發揮。

       

      作者:張毅,中國聯合國協會秘書處副處長

      發表期刊:于2015年5月1日出版的第1652期《世界知識》

      本文下載:我看中國“模擬聯合國熱”.pdf

       

       

      返回列表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