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人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與可持續發展專業的研究生孫懿,在2011年暑假參加了由中國聯合國協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共同主辦的第一期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中遠培訓班,非常榮幸能夠與很多致力成為國際公務員的同學們作為培訓班的首批學員。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逐漸提升,國際組織也越來越需要“中國聲音”以更好地進行國際治理,并且完善國際機制,促進國際合作與共贏。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聯合國系統會增加對中國國際公務員的需求。
但是作為學生的我們近距離接觸國際公務員的機會少之又少,而聯協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平臺,作為我們成就夢想的起點。在順利結束了學習班的學習后,聯協的老師們數次聯系我們,希望能夠有機會推薦學員們到聯合國駐華系統進行體驗和實習。我在結束了培訓班后便赴法國進行為期一年的留學,可沒想到在把簡歷發送給聯協后不久,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動聯系我進行筆試面試??墒怯捎谖覜]辦法趕回來進行實習,所以沒有能夠獲得這次機會。而2012年2月左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系到了我,并且給予了我網絡筆試和面試的機會。我很幸運地通過了相關的筆試和面試,在5月得到了對方確認,希望我暑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聯系我的機構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Plann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PME)部門。
這是我第一次在國際組織中的實習工作,比起培訓班的理論訓練,實習就是個最好的理論結合實際的機會。坦率的說我的專業是國際關系與可持續發展,而我實習的指導老師其實是統計學和經濟學背景的,PME的工作人員也大都是經濟或是理工背景,我開始對于很多工作軟件如制圖等不甚了解。但是帶我的指導老師非常和藹可親,做事認真細致并且非常耐心的教我很多基本的工作技巧與流程,通過短時間的學習與調整我慢慢適應了工作環境。我在實習過程中收獲頗豐,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以下我會對實習工作進行比較細致的小結。
實習目的
了解國際組織相關工作的性質與特點,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人際交往、隨機應變的能力;爭取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改善;培養細致認真的工作態度,特別是鍛煉自己注重細節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理清自己關于職業規劃的打算。
實習機構與職責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簡稱UNICEF),原名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助基金會,于1946年12月11日創建,最初目的是滿足戰后歐洲與中國兒童的緊急需求。1950年起,它的工作擴展到滿足全球所有發展中國家兒童和母親的長期需求。1953年,UNICEF成為聯合國系統的永久成員,隸屬聯合國大會,并受其委托致力于實現全球各國母嬰和兒童的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與中國政府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致力于改善中國偏遠貧困地區處境最為困難兒童的生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北京的代表處主要由以下機構組成:衛生與營養、教育、兒童保護、艾滋病、水和環境衛生、社會政策。而我所在的部門其實并非具體的負責一個領域的事務,卻要從項目策劃,到活動進展的跟蹤、評估,到項目完成的報告等都要參與的一個部門。而我實習的階段主要的任務是:更新在幾年前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策劃出版的《兒童發展指標圖集》;協助完成兒童貧困研討會;跟蹤2012年進行的調查項目進展情況,并且幫助相關科研人員翻譯校對執行總結。另外由于國家統計局在11月出訪日本,和日本的統計機構進行有關“性別統計”方面的交流與溝通,我負責完成了主要ppt和參考資料的翻譯工作。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更多是項目或說活動導向的,從活動的策劃、執行到后期的總結,每個活動都相對是個獨立的過程,也會有專門的人員來負責。主要負責我實習事務的導師是PME辦公室資深的統計專家,她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前已經在國家統計局工作了將近十年。
實習總結
以下我希望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我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實習的經歷:
1. 關于細節
之所以把細節放在了第一位, 在于在這次實習中, 我切身的感受到了認真與注重細節的關鍵作用。不僅僅是那句天天重復的“細節決定成敗”,而是工作中對于寫稿中不能有錯別字,在翻譯參加兒童貧困國際研討會的嘉賓頭銜和名字的反復校對,在于去接待外賓時不僅要想好如何溝通還要想到一些不同文化的習慣和禁忌??赡茉趯W習中,教授對于期中甚至是期末論文中的錯別字可以假設我們課業繁重而原諒我們;但是對于一篇對外宣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聞稿或是研討會相關的材料,卻容不得半點馬虎。因為細節是一種專業素質的體現,是對自己崗位責任的體現。特別是在國際組織,就像幾位德高望重的大使舉例說明的,外交無小事,許多細節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對于即將走入職場的我們,其實一開始都是做一些相對基本的事情,完成一些任務,那么執行力就顯得很重要,說大了是發展潛力,而如何衡量可能還是看一次次小事情能不能高質量完成。即使是好高騖遠,所謂成就一番大事,那也是有一個個小環節構成的。其實實習前,我總是覺得有想法、有能力一定就能把工作干好,細節差不多就好,但是幾次活動下來,我會發現留給老師印象深得往往是細節。對于細節的強調怎么樣也不過分,我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培養自己注重細節的習慣。
2. 關于眼界
細節是做事的基礎,但是事后總結自然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個小任務或是項目本身。我想在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班上,那些德高望重的前大使、外交官還有老師們講授我們的除了寶貴的知識,更為重要的其實還是在于眼界。通過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實習,我收獲最大的是開闊眼界。知識和眼界不同,知識的增長可以靠上課、讀書與思考,而眼界的開闊往往不僅僅這么簡單。它需要我們走出原來的小世界,而去接觸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傳統,最為捷徑的就是接觸不同的人,因為人是那些不同的承載者。眼界的開闊不一定非要靠出國、旅游,我覺得通過幾次活動,如兒童貧困國際研討會,我了解了各國貧困現狀和扶貧減貧的政策,特別是針對兒童的一系列政策創新;而這種信息如果是自己搜索將是一項浩如煙海的工程,而更為重要的是從身在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的經歷中所了解的信息一定是更為凝練而有價值的,這種經驗性的知識是自己通過網絡等很難了解的。身在校園,我們接觸社會的機會其實并不多,對于國際組織的想法難免天馬行空毫無概念。而通過聆聽公務員能力培訓班的積累加上自己的實踐經驗,我有機會從那些前輩身上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胸懷,并且通過在國際組織的實習,我能夠進一步理解老師們講述的有關國際組織的職能、工作環境等課程,可謂受益匪淺,似乎打開了另一扇窗。
3. 關于自我認識
眼界開闊了其實也并不就是最終的目的了,因為極有可能會因為見多了自己也就不知道何去何從,迷失了方向。其實在上國際公務員培訓班以前,我對于什么是國際公務員,國際公務員的工作性質和使命,特別是自己適不適合做一名國際公務員的想法都比較模糊。雖然自己的專業是國際關系和可持續發展,可是如何學以致用,如何運用和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仍是需要不斷認識的。其實道路并非當初就設計好的,而是隨著自己通過實踐與反思逐步認清了自己想做的和自己適合做的是不是一致的,要學會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
認識自己其實是我參加實習的最終目的,由于大三一年在早稻田大學學習,其實并沒有花太多時間考慮過畢業后的去向直到回來最終選擇參加巴政項目。原本我想過畢業后直接工作,但是發現自己真到要找工作的時候似乎根本沒有做好準備,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完全沒有好好想過。其實并不是說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實習就一定迫使我去想這件事,而是在和同事們的交流中,聽著他們的職業人生不由得便會反思自己,加深對于自己的認識。
結語
實習是個可以使我成長、反思的過程,它不同于四年的大學學習,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月,但是卻使我收獲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經驗。寫報告的本身也是一次難得的梳理過程,使得那些細碎的工作經歷凝練,對于進一步認識、提升自我打下了基礎。
在報告的結尾,我希望表達對于中國聯合國協會的每一位老師,特別是為成功舉辦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班的付出心血的老師們的由衷的感謝。雖然距離那個激動人心的暑假已經快兩年了,但是在這期間,聯協的老師從未間斷和學員們的聯絡,并且為幫助我們實現國際公務員的夢想不斷的付出。希望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班能夠越辦越好,讓更多同學的國際公務員夢想揚帆遠航。
201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