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導條約》的觀察與思考——蔣振西

      發布時間: 2020-05-08

      字號:

      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  蔣振西

       

      《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關于銷毀中程和短程導彈的條約》,又稱《中導條約》[i],是美國與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達成的一項重要國際軍備控制條約。《中導條約》明確禁止美國和蘇聯擁有、生產和部署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和中短程導彈。這一條約對于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關系緩和,對于國際軍備控制和穩定國際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一條約卻在2019年8失效,不得不令人遺憾。

      一、冷戰期間達成的第一個削減核武器條約

      20世紀70年代中期,世界出于冷戰高潮,世界上兩大陣營對峙,軍備競賽加劇,核武器的數量急劇增長。當時聯和北約在歐洲部署大量中程核武器,總體處于均勢。然而,從1977年開始,蘇聯在其歐洲地區部署了能夠打到西歐地區任何一個角落的SS-20新式中程導彈,使在歐洲中程核力量獲得了優勢地位。北約對這一變化極不安,遂于1979年12月作出“雙重決議,要求美國一方面從1983年起開始在西德、英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部署572枚美國潘興Ⅱ式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以抗衡蘇聯的核優勢,另一方面就限制歐洲中程核武器問題同蘇聯立即進行談判。

      20世紀80年代執政的美國總統里根是對蘇強硬派,主張“以實力求和平”,大力發展軍事實力,保持軍事優勢地位,蘇聯實行全面遏制政策。1983年,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SDI,強調要發展太空武器,建立美國的太空優勢。同時美國在歐洲地區增加部署核武器,加強核打擊能力。

      美國一方面照北約決議在歐洲部署新型核武器,另一方面準備同蘇聯進行中程導彈談判。談判開始前,里根首先提出了“零點方案”的建議,中心內容是:如果蘇聯拆除在歐洲地區部署的SS-20新式導彈和SS—4、SS—5老式導彈,美國就不在西歐部署潘興Ⅱ式新型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從而實現雙方都不部署中程導彈的“方案。美國試圖用尚未部署的一紙導彈計劃換取蘇聯撤除已經部署的實體導彈。所以,“零點方案一開始就遭到了蘇聯的拒絕。時任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稱這個方案為“開玩笑”式的建議,并要求蘇聯與美國將中程導彈談判(射程1000-5500公里)短程導彈(射程500-1000公里)談判分開進行。當時,蘇聯對談判提出的先決條件是,美國先放棄在西歐國家部署新型中程導彈,然后再開始談判,但遭到了美國的拒絕。經美蘇外長的反復協商,雙方決定從1981 年 11月30日起開始舉行關于限制歐洲中程核武器的談判。

      從1981 年 11月30日至1983 年 11月23日,美蘇雙方共舉行了六輪會談,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當時,蘇聯的目的是阻止美國在歐洲部署新中程導彈,力爭保住自己已經部署SS-20導彈。而美國方面則堅持蘇聯撤出在歐洲部署的中程導彈,否則美國就將根據北約決議按計劃部署新的中程導彈。在談判中,蘇雙方對如何評價歐洲的力量對,如何看待美國在歐洲的“前沿基地系統”,以及是否把英法核力量列入談判范圍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著嚴重分歧,為此展開唇槍舌戰。

      在談判無法取得進展的形勢下,1983 年 11月,美國根據北約的決議如期在英國、意大利和聯邦德國部署中程導彈,蘇聯遂于11月23日宣布退出談判。隨后,美蘇雙方加速在歐洲部署新的中程導彈,使得歐洲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雙方嚴重對峙的形勢下,美蘇談判中程導彈談判同戰略武器和太空武器問題掛鉤,使得談判變得更加錯綜復雜,撲朔迷離。

      隨后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談判出現轉機,蘇聯放棄了原把英法核力量及美國在歐洲的“前沿基地系統”列入談判范圍的要求。1986 年 10月美蘇首腦冰島會晤期間,雙方就中問題進行了討論,一致同意、雙方在3至5 年內逐步進行裁減,直至全部銷毀各自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導彈。當時蘇聯提出建議,蘇聯在亞洲地區、美國在本土各自保留 100枚中導彈頭。但是,蘇聯仍然堅持對美國發展太空武器進行限制,并一攬子解決中程導彈、戰略武器和太空武器問題。美國拒不讓步,致使冰島會晤未能達成正式協議。盡管如此,美蘇的談判仍在繼續進行。

      1987年,美蘇中導條約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布愿以冰島美蘇首腦會晤商定的方案為基礎,單獨同美國締結一項中導協議,并表示中導談判可以與太空武器問題“脫鉤”,并且同意在全球范圍內將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削減到零的方案,實現所謂“全球雙零方案”。這是美國與蘇聯核裁軍談判的重大突。

      1987年,美蘇兩國在日內瓦進行了歷6年14談判,終于達成了歷史上第一個銷毀核武器的國際條約—《美蘇中導條約》。12月8日,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華盛頓簽署,條約于1988年6月1日生效,無限期有效。

      中導條約》由17正文和3個附件組成。主要內容包括:締約雙方承諾在條約生效3年內,消除各自所有的射程在1000-5500千米的中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輔助設施和輔助設備;條約生效18個月內,消除各自所有的射程在500-1000千米的中短程導彈及其發射裝置、輔助設施和各類輔助設備?!?/span>[ii]

      根據《中導條約》,美國應銷毀的導彈數為859枚,包括潘興IA型170枚,潘興II型247枚,BGM-109G “戰斧”式巡航導彈442。蘇聯應銷毀的導彈數為1752枚,包括SS-20導彈650枚,SS-4型導彈170枚,SS-5型導彈6枚,,SS-12型726枚 ,SS-23型200枚。

      《中導條約》規定了嚴格的核查條款:“雙方均有權利到對方領土即導彈部署國領土對對方的導彈基地和輔助設施進行為期13年的現場核查;在3年銷毀期間,各方可進行20次核查;在爾后5年各方每年進行15次核查;最后5年,各方每年進行10次核查。雙方應互為對方核查提供方便,不得干預和妨礙另一方根據國際法公認原則使用現有國家技術核查手段對條約各款的遵守情況進行核查?!?[iii]

      在《中導條約》談判中,美蘇雙方互有讓步,也互有所得,實現了“雙贏”的目標。在戰略上,美國做到了迫使蘇聯撤除部署在歐洲地區中程導彈的戰略目的,繼續維持歐洲地區的核均勢。蘇聯也達到了美國中程核武器撤離歐洲的戰略目標,繼續保持其常規武裝力量的優勢。這樣,為歐洲地區帶來了和平局面。

      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繼承國繼續執行《中導條約》,并建立了特別核查委員會就條約執行的核查問題進行磋商,保證了條約的順利執行。

      《中導條約》禁止的中程導彈及其發射系統已于條約生效3年后的1991年5月28日完成銷毀。2001年5月31日在條約生效13年后,條約的視察工作也已完成使命。由于條約無限期有效,需要美國和俄羅斯共同繼續遵守,因此,除現場視察外條約其他核查機制功能仍發揮作用,磋商機制繼續運行。

      雖然《中導條約》規定銷毀的核彈頭數量僅占美蘇核武庫的4%左右,但這是美蘇真正核裁軍進程的起步。它對核裁軍進程的影響是深遠的。條約緩和了蘇美全面緊張關系,有助于消除歐洲和亞洲地區的核威懾,減緩美蘇軍備競賽速度,對此后美蘇進行削減戰略導彈談判奠定了基礎。

      二、《中導條約》失效的重要原因

      2019年8月2日,美國宣布正式退出1987年與蘇聯達成的《中導條約》,理由是由于俄羅斯違反了條約。美國國務卿邁克爾·蓬佩奧就此發表聲明稱:俄羅斯對條約的違反損害了美國的最高利益。俄羅斯研發和部署違反條約規定的導彈系統,對美國及我們的盟友和伙伴造成了直接威脅” “美國不會繼續成為俄羅斯故意違反的一個條約的締約國。[iv]

      作為回應,俄羅斯外交部就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及條約失效發表聲明稱,“(2019年)8月2日,美國完成了退出《中導條約》的退約程序。由此,該條約正式失效?!?/span>[v]

      (一)《中導條約》失效的導火線是美國指責俄羅斯違反條約。中導條約》美國首先主動退出的,俄羅斯違反了條約所禁止的內容是美國退約的一個借口。2017年特朗普總統上臺后,運用外交、經濟多種手段,對俄羅斯加大施壓。特朗普在2018年10月20日公開表示,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其理由是俄羅斯違反了條約。

      此后,美國國務院公開指責莫斯科違反了《中導條約》的約定,并稱2003年起,美國發現俄羅斯有違反條約行為。[vi]美國國務院在其發表的2014年中導條約履約報告中指出,俄羅斯研發新型導彈,違背不擁有、不生產、不進行飛行試驗射程在500公里至 5500公里的陸基發射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條約義務。美國這種導彈為SSC-8,射程中導條約禁止范圍。美國曾就俄羅斯違約正式向俄出交涉,此后年發布《履約報告,美國多次指責俄羅斯違約,并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與俄羅斯舉行30多次會議,反復進行交涉、磋商。

      據西方媒體報道,9M729導彈由俄羅斯自2008年開始進行研制,“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的改進型號,射程在482公里到5470公里之間,屬于《中導條約》禁止的發射的巡航導彈。2014年完成國家試驗,2015年9月2日首次發射。目前,俄羅斯已經有兩個營裝備該導彈。

      俄羅斯對此并未否認,稱這種導彈為“9M729”。不過,俄羅斯辯稱,9M729導彈的射程實際為480公里,并不違反條約規定。美俄雙方此進行多輪協商,但沒有達成共識。雖然兩國在今年1月進行過磋商,但沒有取得一致。2019年1 月23日,俄羅斯國防部特意召集各國駐俄武官,將其最先進的陸基巡航導彈9M729公開展示,極力證明北約和美國聲稱的這種巡航導彈射程超過500公里不符合事實。俄羅斯稱,9M729巡航導彈9M728導彈的升級版,主要是增加了彈頭威力并使用了新的控制裝置,具備更高的打擊精度,導彈飛行最大距離為480公里,并不違反《中導條約》的規定。

      2019年2月1日,美國政府以“俄羅斯長期違反《中導條約》規定”為由,宣布美方將暫停履行該條約的義務,并啟動為期六個月的退約程序。

      在美國國務卿邁克爾·蓬佩奧發出退約預先通知后,俄羅斯也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20193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決定暫停履行《中導條約》。俄外交部3月19日發布聲明說,若美國就《中導條約》執行其當前立場,該條約將于8月2日失效。 5月30日,普京總統提交了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的法案。俄羅斯國家杜馬6月18日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的法案。7月3日普京簽署法案,俄方正式暫停履行《中導條約》。     

      2019年8月,在美國正式宣布退出《中導條約》后不久,俄羅斯立即正式宣布《中導條約》失效。俄羅斯外交部將《中導條約》的瓦解歸咎于美方。聲明強調,2019年8月2日,在美方主動下,蘇聯與美國就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所達成的協議終止了。

      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真正目的是出于維護其軍事優勢的戰略需要。《中導條約》事關國際軍備控制,而且還涉及到國家關系和核戰略問題。美國是要維持對俄羅斯的戰略優勢,而俄羅斯更多地是希望維持兩國戰略力量的平衡。盡管《中導條約》禁止的中程導彈及其設施的銷毀工作已于上世紀完成,但是條約長期有效,其核查機制仍然存在,對美國與俄羅斯具有持續約束力。近年來國際局勢的發展,特別是核國家及其核武器的增長,使得美感到《中導條約》束縛了他們軍事力量,特別是核威懾力量的發展,影響其在世界上的核優勢地位。

      特朗普上臺以來念念不忘“美國優先”,處處顯示“美國偉大”。在世界老大的位置上,美國要保持核優勢地位,不會自縛手腳。這是《中導條約》之所以失效的根本原因。特朗普認為《中導條約》限制了美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影響到美國的核優勢地位。他說:“我們將不得不發展這些(被條約禁止的)武器?!?/span> 2019年8月,就在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不久,美軍迫不及待地試射巡航導彈,充分顯示其急切發展中程導彈的心情。盡管美國試射的是常規導彈,但此舉顯示華盛頓積極加強核打擊能力。

      對于《中導條約》,俄羅斯不想主動退出,更多地是希望條約能夠繼續維持下去,借以維持兩國戰略力量的平衡戰略聯系,保持地區穩定。盡管美國多次指責俄違約,但俄羅斯反復聲明自己并沒有違約。在美國宣布退約聲明后,俄羅斯外交部強調美國退約的原因很明顯,想要擺脫自己設定的限制,”一謀求單方面絕對軍事優勢。

      此外,冷戰結束后,美國一直打造導彈防御體系。在歐洲,美國已經把陸基的“宙斯盾”系統部署到了波蘭和羅馬尼亞,而且還在海上部署了“宙斯盾”系統。近日,美國又把“薩德”系統部署到了以色列等國。如果美國加快部署陸基中短程和中程導彈,就可以在亞太、歐洲和中東地區強化其導彈進攻能力。

      當然,俄羅斯也不被束縛手腳。俄外長拉夫羅夫說:“如果美國在世界某一地方部署目前還被條約禁止的導彈,俄方將保留采取同樣行動的權利,讓同一地區也出現我國的導彈?!?/span>毫無疑問,今后美國與俄羅斯都會加快《中導條約》所禁止的中程導彈的部署。

      美俄雙邊核裁軍條約推向多邊戰略考慮。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更多的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朝鮮等都大力發展核武器,其中部分為中程核武器。不甘心受制《中導條約》的限制,而其他核國家發展中程核武器也不是無動于衷。特朗普明確表示要中國參加《中導條約》。他說如果中國和俄羅斯違反條約規定,而“我們卻堅守條約,那是無法接受的”。[vii]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是美奉行單邊主義、推卸國際義務的表現,無疑對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歐洲和平與安全及國際軍控體系產生直接消極影響。

      中國對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深感遺憾,對美國企圖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表示堅決反對,美國此舉真實目的是謀求單方面軍事和戰略優勢,將沖擊國際核裁軍努力,威脅有關地區和平與安全”,“在將其核武庫降低到中國的水平之前,美國有關中國軍力的任何指責都是虛偽和蒼白無力的?!?[viii]中國強調: “中國擁有的陸基中短程導彈全部部署在本國境內,完全出于防御目的,不威脅任何國家,特別是不會打到美國本土。[ix]

      在當前形勢下,美、俄要求其他核國家參加他們的雙邊核裁軍進程是不公平、不合理,也是不現實的。

      三、中導條約失效對國際形勢的影響

      《中導條約》是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達成的第一個削減核武器的條約,也是國際核軍備控制領域中的一項重要國際條約。如今條約失效,將對國際秩序和國際安全帶來深遠影響。20198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講話,對《中導條約》失效深表遺憾。他說這意味著世界將失去制止核戰爭的寶貴力量?!?“很可能會加劇而不是減少彈道導彈帶來的威脅?!?/span>[x]可以預料《中導條約》失效將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直接沖擊現有國際備控制機制。《中導條約》的禁止范圍僅限于美國與俄羅斯的陸基發射的中短程及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并不包涵他們海上發射的導彈和空中發射的巡航導彈,銷毀的彈頭數量有限,但是它銷毀的是其中一類武器,是核裁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導條約》2021即將到期的美、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的命運密切相關。《中導條約》失效為美、俄今后的核裁軍談判籠罩了陰影。同時,也與國際社會關注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相聯系,使得2020年的條約審議會激烈,也使得國際和裁軍進程增添更多的定因素。

      中程導彈的發展和部署。在核武器系統中,中程導彈具有明顯優勢:一是生存能力強,陸基中程導彈可以部署于發射井之中,也可以采用機動部署的形式,具有較高的生存和作戰能力;二是中程導彈核、常兼備,既可攜帶核彈頭,也可攜帶常規彈頭,其實戰能力更強,威懾力更;三是中程導彈可在制導技術的支持下行多項打擊任務。近程導彈可用于執行戰術打擊任務,中程導彈可執行遠程打擊任務;四是中程導彈容易與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結合,實施作戰行動時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整體性。

      今后,美國有可能在歐洲以北約的名義重新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有可能本、韓國以及阿拉斯加、關島、夏威夷等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短程和中程導彈,將進一步威脅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2019年8月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如果在《中導條約》終止后,美國部署條約限制的武器,俄方保留采取回應措施的權利?!?/span>如果美國在歐洲重新部署中程導彈,就會把莫斯科置于射程之內……莫斯科將不得不考慮先發制人。這對歐洲安全沒有好處,只會縮短沖突的導火索?!?/span>

      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前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理事長艾里亞松對當前國際軍控形勢表示憂慮。他說,目前“盡管世界上核武器數量有所減少,但核武器的現代化卻在加速。美國和俄羅斯都在更新換代其核武庫、發展型裝備?!?/span>[xi]

      實際上,近年來美國、俄羅斯加快了發展核武器的腳步。2018年3月1日,普京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公布了俄羅斯多種正在研制或者即將服役的武器系統。其中包括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匕首”導彈、速度可達20馬赫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陸基“薩爾馬特”型洲際彈道導彈,以及核動力“海燕”巡航導彈。

      2019年9月30日,在《中導條約》失效不久,俄羅斯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了一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準確擊中7000公里外的勘察加半島靶場目標。10月2日,美國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準確擊中位于6700公里之外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預定目標。這是美國今年第四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頻率創下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以來的新高。

      造成國際安全機制失序。當前,國際形勢出現動亂,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一些國際問題學者也認為當前國際形勢亂變交織,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大國較量空前激烈,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蔓延肆虐,保護主義、單邊霸凌主義逆流而動,世界幾近失序狀態。[xii]

      近年來,由于特朗普總統處處強調“美國優先”,接連退約退群,致使國際軍備控制機制遭受重創,國際秩序有所失控,世界處于不穩定狀態。全球化遭遇逆風,世界很不安寧。頗有點“禮壞樂崩”的感覺。有人甚至擔心一些大國依靠核武器來維護“恐怖平衡”,出現嚴重軍事對抗,甚至可能出現新的冷戰。

      2019年9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向第74屆聯合國大會致辭。他對當前國際形勢深感憂慮地說:縱觀全球,我們看到沖突在繼續,恐怖主義在蔓延,新的軍備競賽在增長他甚至擔心世界可能出現大分裂的局面。[xiii]

      《中導條約》失效給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帶來的沖擊是深刻的。因此,維護國際秩序的平穩運行,維護國際規則的切實遵守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首要目標。

      四、當前國際軍控形勢深入思考

      目前看來,世界大國之間雖然競爭加劇,沖突和摩擦增多,國際組織的作用有所減弱,但大國關系基本穩定,未出現直接軍事沖突。當前,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的主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仍在發揮有效作用。國際社會不出現對立的兩大陣營,世界也不具備出現新冷戰的國際環境。不過,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各國需要加強合作,努力尋求新的核裁軍路徑,讓世界徹底擺脫核戰爭的陰影,維護世界安全和穩定。為此提出以下思考

      (一)保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近年來,國際軍備控制領域出現了許多挑戰,面臨復雜困難局面;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遭到沖擊,朝鮮核危機跌宕起伏、伊朗核協議面臨失約,恐怖分子獲取核技術甚至制造核武器的風險加大,新技術的發展對軍控提出挑戰。與此同時,國際軍控與裁軍談判則止步不前。

      當今世界,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主體,它有責任保護主權、領土和發展利益,所以在合理范圍內發展軍備是正當的、必要的。一個國家安全維護主要依靠發展軍事力量、經濟力量、科技力量等硬實力,需要走富國強軍的道路。沒有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就不可能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與此同時,國家安全與發展也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需要運用戰略智慧發展穩定的國際關系,減少安全威脅,降低軍備水平,為國家的長遠發展開拓廣闊的空間。 “面對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各國應遵守規則、增進信任、維護秩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走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的新路,使地球村成為共謀發展的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span>[xiv]

      觀察國際形勢的變化,究其國際沖突的起因,大多與主權國家在維護國際道義與保護國家利益時所采取的政策相關。如果處理失當,就會引起沖突,甚至爆發戰爭。因此,國際裁軍措施要公正合理,照顧各方關切,兼顧各方利益。只有堅持“維護戰略平衡“,”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等基本原則,循序漸進推進國際裁軍進程,才能保證國際形勢的安全與穩定,建立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消除戰爭和沖突產生的土壤。

      冷戰時期,盡管美國與蘇聯的關系緊張,但雙方一直把軍控與裁軍置于首腦會議的重要談判議題。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稱 “核戰爭打不贏,決不能打”的和平理念,雙方達成了一系列核軍控條約。現在國際形勢遠沒有冷戰時緊張,國際軍控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各國要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以對話合作代替威脅對抗,有效化解地區沖突,保持國際的和平與穩定。

      (二)維護和發展有效的國際軍控體制。當今世界不僅面臨發展困境,還面臨深刻的規則危機、信任危機、秩序危機。一些在長期國際實踐中形成且被各國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規則、規范和道德觀念被拋棄和踐踏,一些事關戰略穩定和全球福祉的國際條約和協定得不到履行甚至被撕毀和破壞。

      在新的形勢面前,國際軍控與裁軍更多與國際安全掛鉤,與國家戰略相聯。為此,要增強現有國際軍控機制的效能,加強國際軍控條約普遍性,爭取更多國家參加,以提高國際條約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當前,國際軍控與裁軍機制仍然仍是一項有效的促進核裁軍、防止核武器擴散的有效國際機制,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爭取2020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會取得成功,保持核不擴散機制的有效性,減少核風險,防止核戰爭;爭取《禁止全面核試驗條約》早日生效;發揮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的多邊談判機構的作用,促進禁止核材料公約等重要議題的談判。同時關注外空和網絡領域的安全,研究人工智能、無人機等高新技術對國際軍控的影響。

      發揮聯合國的核心作用。聯合國在當代全球治理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多邊主義的中心舞臺?!堵摵蠂鴳椪隆肥蔷S護國際體系穩定、 規范國家間行為的重要基石。各國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既是核武器國家,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著維護全球和平安全的重要使命。他們在國際軍控中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是核軍備控制前進的重要動力。目前,五個核國家在多個層面建立了磋商協調機制,相互加強溝通和了解,并為聯合國及國際機構提供了堅定的支持。

      近年來,許多國際組織在防止核擴散,促進核裁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召開的三次核安全峰會取得了圓滿成果。在聯合國主持下,《武器貿易條約》得到更多國家支持和參加。今后,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將進一步加強,其效能將會進一步提高。

      結語

      當前,雖然世界總體形勢處于穩定,和平與發展為世界的主流。但天下仍不太平。為此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堅守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是實現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的重要理念。盡管道路崎嶇,需要極大努力,但是用進步代替落后、用福祉消除災禍、用文明化解野蠻是歷史大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道義所在,也是世界大國的責任所在。



      [i]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ir Intermediate-Range and Shorter-Range Missiles, also known as the INF Treaty.美國國務院:《美利堅合眾國與蘇維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關于銷毀中程和短程導彈的條約》,又稱《中導條約》

      [ii]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F Treaty at a Glance,Fact Sheet。Bureau of Arms Control, Verification and Compliance,December 8, 2017。

      [iii]國際軍事安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 。

      [iv]PRESS STATEMENT,U.S. Withdrawal from the INF Treaty on August 2, 2019,by MICHAEL R. POMPEO, SECRETARY OF STATE,AUGUST 2, 2019.

      [v]俄羅斯聯邦外交部: 俄羅斯外交部就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及條約失效發表聲明,2019年08月02日

      [vi]How is Russia violating the INF Treaty?  Bureau of Arms Control, Verification and Complianc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pt,2019.

      [vii]新華社:特朗普談《中導條約》,華盛頓22日電,記者劉晨,2018年10月。

      [viii]外交部: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在第74屆聯大一委一般性辯論中的發言,2019-10-12。

      [ix]外交部網站: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就《中導條約》等軍控問題舉行中外媒體吹風,2019-08-06。

      [x]SIPRI Yearbook 2019: SIPRI Governing Board Chair Ambassador Jan Eliasson, former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says: ‘A key finding is that despite an overall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uclear warheads in 2018, all nuclear weapon-possessing states continue to modernize their nuclear arsenals.’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9年年鑒: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董事會主席、前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埃利亞松指出:“盡管2018年和武器在總體數量上有所減少,但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繼續他們的核武庫現代化進程?!?/span>

      [xi]和平與發展:美俄退出《中導條約》的原因及影響,作者滕建群, 2019年第三期。

      [xii]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戚振宏院長在《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19)》中英文版發布會暨國際熱點問題研討會上的致辭,2019年6月21日。

      [xiii]  United Nations: Address to the 74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by António Guterres,24 September 2019

      [xiv]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 2019927日。  

       

       

       


      全文刊登在《國際戰略研究》2019年第4期。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聯合國協會觀點。

       

       

      返回列表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