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他們為和平而堅守——何銀
字號: 小 中 大
5月29日是第18個聯合國維和人員國際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今年的國際日與往常格外不同。來自各國的聯合國維和人員堅守在沖突和戰亂地區,疫情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維和人員處境艱難
目前聯合國有13項維和行動在運行。如果將聯合國看作一個“國家”,那么它正指揮著一支由約10萬名軍人、警察和民事人員組成的維和大軍,規模僅次于美國在海外的軍事存在。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且已有75名聯合國維和人員確診,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出兵國從維和行動中撤回維和人員。疫情之下,聯合國維和人員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竭力維護和平。
所有維和行動東道國在4月上旬都報告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雖然較之于許多和平國家,絕大多數維和任務區東道國報告的病例還不多,但考慮到這些貧窮國家的病毒檢測能力不足,疫情的實際情況很難掌握。
迫于嚴峻的疫情形勢,聯合國已經暫停了維和人員的部署和輪換,直至6月30日。受此影響,許多維和人員連續執行維和任務的時間已超過1年。由于不能離開任務區休假,甚至在任務區內原本就有限的活動自由也受到限制,大量維和人員不得不長期呆在維和營地狹小的空間里,久而久之身心健康將受到影響。
在許多會員國自顧不暇之際,聯合國應對疫情的努力很難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實質性支持。加之維和任務區國際機構眾多,人員復雜,很難統一協調抗疫工作。因此,目前聯合國僅僅出臺了一些指導性的防疫政策,具體的防疫抗疫工作需要維和人員自己負責。他們正堅守在生活艱苦、缺醫少藥和熱帶疾病肆虐的維和任務區,為了國際和平負重前行。
中國維和人員分享經驗
中國是支持聯合國維和事務的中堅力量,目前有2535名軍、警維和人員在9項維和行動中執行任務,派出維和人員數量在122個出兵國中排名第10位,超過其他4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和。
中國維和人員對維和行動中的安全威脅并不陌生。2010年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在海地地震中遭受重大人員犧牲,2014年至2015年,中國維和人員在利比里亞經受了埃博拉疫情的嚴酷考驗。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維和人員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作為一支以紀律、執行力和奉獻精神聞名聯合國的隊伍,過去幾個月來,中國軍、警維和人員克服種種困難開展行動,成為了各維和任務區防疫抗疫的標桿。自3月中旬起,在疫情尚未引起各維和特派團高度重視時,中國維和人員就已經積極行動起來。
赴南蘇丹和塞浦路斯維和警隊提前謀劃,制定了防疫和應急預案。駐黎巴嫩維和部隊通過醫療遠程會診視頻,系統學習國內專家主持的防疫專題講座,并進行了疫情理論知識和防控技能培訓。駐馬里維和醫療分隊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建設了診療設施,并向其他國家的維和醫療人員傳授防疫知識。
祖國的支持是中國維和人員有效抗疫的堅強后盾,而國內豐富的抗疫經驗更是給予了中國維和人員以信心。駐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在當地出現疫情后,借鑒火神山醫院的經驗,加強防控措施,向維和特派團提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建議并被采納。
在疫情之下,中國維和人員克服困難,高標準完成維和任務。5月15日,經過100多天奮戰,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工兵分隊圓滿完成西加扎勒河州索普河大橋的修建工作,幫助當地人民打通了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疫情之下,維和行動何去何從?
新冠疫情對聯合國維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目前各維和行動特派團都要求維和人員盡可能居家辦公。一些任務區包括巡邏、車隊護送、要地駐守和平民保護在內的日常維和活動都受到了影響。5月11日,位于南蘇丹朱巴的一處平民保護營報告兩起確診病例后,聯合國維和人員撤出了該國各地的平民保護營。
疫情沖擊下,聯合國維和前景令人憂慮。
從短期來看,疫情引發的失業潮、糧食危機和心理恐懼,可能會讓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通過綁架、搶劫甚至大規模的暴力手段獲取生存所需資源,導致任務區的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甚至可能出現當地武裝團體或者受到蠱惑的民眾歸罪并攻擊維和人員的極端情況。
聯合國和國際社會都需要考慮,在世界各國邊境管控收緊和國際運輸網絡不暢等問題面前,一旦某一個或者多個維和任務區出現疫情大規模暴發或難以控制的安全危機,如何將成千上萬維和人員撤出并轉移到安全地區。
從中長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終將結束。但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后新冠疫情時代聯合國維和將面臨更大的困難。
一方面,由于許多貧窮和動蕩的國家將成為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的受害者,后新冠時代的世界將可能會更加動蕩,對聯合國維和的需求將會激增。
另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引發全球經濟衰退,一些傳統的主要出兵國和出資國可能會減少對聯合國維和的參與和支持。
4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了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討論新冠肺炎疫情的會議。中國等國家響應了秘書長古特雷斯的呼吁,提出國際社會應當行動起來共同抗擊疫情。但由于美國等少數國家利用這次會議無端指責他國,會議并沒有達成共識。
無論后新冠時代的世界將會怎樣,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支持都不會改變。此次疫情給世界帶來諸多挑戰,但也可能促進聯合國維和機制的變革,成為中國更好地在聯合國維和事務中發揮引領作用的契機。
撰稿:何銀(中國人民警察大學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副教授)
何星(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維和教研室主任)
全文刊登在《中國東盟報道》官方微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聯合國協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