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與美俄核裁軍回顧及展望

      發布時間: 2021-02-23

      字號:

       

      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 蔣振西

       

      [內容提要]《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將于20212月到期,美俄雙方能否就建立條約的后續機制達成協議,關系到國際核裁軍的進程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本文回顧美俄核裁軍歷程,闡明美俄在國際核裁軍進程中的特別責任。

      [關鍵詞]《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核軍控談判 國際核裁軍 美國 俄羅斯

       

      《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國與俄羅斯兩國于2010年達成的核裁軍條約,也是現在兩國間僅存的雙邊核軍控條約。它不僅對美俄兩國關系,而且對國際核裁軍進程,乃至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都有著重要影響。新的條約于202125日到期。當前,國際戰略安全與軍控形勢經歷冷戰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今年時值美國總統大選,世界新冠疫情肆虐。在美國國內局勢動蕩,美俄關系嚴重對立的形勢下,《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能否延期,美俄能否繼續核裁軍機制,深為國際社會關注。

      一、美俄當前僅存的雙邊核軍控條約

      《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進一步減少和限制進攻性新戰略性武器措施條約》(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on Measures for the Further Reduc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Strategic Offensive Arms)(簡稱New START Treaty,本文簡稱新條約)。20104月,該條約由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夫共同簽署,并獲得美國參議院和俄羅斯杜馬批準。201125日,美國和俄羅斯外長交換批準文本后正式生效,有效期10年。

      (一)新世紀美俄達成的重要雙邊核裁軍條約

      新條約是美國與俄羅斯在21世紀達成的重要雙邊核裁軍條約。2009年,奧巴馬總統上臺后不久就提出了一系列裁軍主張。他首先提出了無核武器世界構想。同年4月,奧巴馬總統在布拉格宣布,美國愿意建立一個無核武器世界,并確保核武器安全。為此,他提出了盡快與俄達成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倡議召開核安全首腦會議等具體核裁軍措施。所以,奧巴馬上臺不久,即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國際和平獎。

      20094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出席20國集團倫敦峰會時舉行首次會晤。他們表示就新條約進行談判,爭取在當年125日前達成一項內容廣泛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條約。5月,美俄在莫斯科就新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方面達成共識。7月,奧巴馬總統首次訪問俄羅斯,并與梅德韋杰夫總統簽署了兩國新條約的框架性文件。

      20095月起,美俄在日內瓦舉行了八輪會談。但是由于雙方分歧嚴重,直到2009年《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前,美俄仍未達成協議。當時,俄羅斯和美國的主要分歧集中在條約的武器限額,以及改變《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計數規則等方面。此外,雙方在戰略導彈飛行測試遙測數據交換的相關核查程序,以及監督新的機動導彈系統方面也存在分歧。

      20101月,美俄雙方在日內瓦重啟談判。俄美雙方經過艱難磋商并接近解決在核查和監測方面的分歧,然而,俄羅斯對美國宣布在歐洲部署導彈防御系統表示擔憂,擔心美國這一計劃打破美俄戰略平衡,對俄羅斯不利,因此堅持新條約必須與限制美國在歐洲部署導彈防御計劃掛鉤,使得最后階段談判出現了復雜局面。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導彈防御問題進行了多次通話,雙方終于就條約案文達成一致。

      這個條約之所以稱之為新條約,是因為它是美蘇兩國在1991年簽署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俄1993年簽署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2003年《莫斯科條約》的基礎上產生的??墒?,《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未能正式生效,《莫斯科條約》又過于簡略,缺乏核武器削減程序及核查措施,不易執行,所以,新條約實際上是《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約。

      (二)新條約確定了美俄戰略核武器的新限額

      美俄的新條約對雙方戰略核武器彈頭、發射架的數量進一步實施削減,規定了新的限額,并確定了達到限額的具體時間。規定要求:1、美、俄各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安裝的核彈頭數量和重型轟炸機攜帶的核彈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2、美、俄各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的發射裝置和重型轟炸機總數不得超過700件;3、美、俄已部署和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裝置和重型轟炸機總數不得超過800件。條約要求美俄雙方在條約生效7年后,即201825日前達到限定目標。

      (三)新條約規定了嚴格的核查機制

      新條約規定了嚴格的核查機制。條約規定,美俄各自使用國家技術核查手段,并且每年到對方進行現場核查18次,其中10次專門用于核查戰略核武器,8次用于核查核設施等。為此,美、俄雙方建立了履約機制,定期交換有關數據,保持條約執行中的透明度。雙方建立的雙邊磋商委員會(Bilateral Consultative Commission, BCC)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就履行條約中涉及的武器銷毀、轉用等問題進行磋商。

      新條約基本繼承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核查體制:兩者的核查體制的框架和要素相同,都是以術語定義、計數規則為基礎,以透明/通報為依據,以核查/監視為核心,通過雙邊磋商解決履約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這兩個條約的核查方式和手段基本相似,都主要采用目視觀察、儀器測量來確定導彈、發射架、重型轟炸機的型號與數量。在對發射井進行確認和核彈頭證實時,也同樣采用GPS標準測量和簡易的輻射測量技術。

      當然,新條約對《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核查體制也有所改進:一是新條約增加了核查范圍,直接核查實際彈頭數量,增加了對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導彈的發射架,以及實際部署導彈上的核彈頭的核查;二是新條約不再制定彈頭的計數規則,而是通過現場實際點數來確定導彈攜帶的核彈頭數量;三是新條約取消和調整了部分現場視察項目,使核查機制更加經濟高效;四是新條約規定雙方每年開展現場觀察的次數有所減少,雙方每年開展現場觀察的次數不超過18次;五是新條約不再限制遙測加密,每年只要求相互提供不少于5次的遙測數據記錄。不過,新條約仍然回避了對核彈頭銷毀及其相關設施的核查。這在核查體制構建方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缺憾。

      二、對新條約的評估

      新條約是美國與俄羅斯在新世紀達成的重要核裁軍條約,它對保持美俄核武器戰略平衡,推動核裁軍,促進核不擴散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一)新條約對推動國際核裁軍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缺陷與不足

      總體看來,新條約作為美俄核裁軍的組成部分,有助于美俄保持總體關系穩定、保持雙方戰略平衡,推動國際核裁軍進程和加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發揮積極作用,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贊賞。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指出新條約存在的明顯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條約只對美俄進攻性戰略武器部署的總量進行限制,沒有對雙方核武庫的結構作出明確限定,而是由雙方自行決定各類戰略核武器的構成。這為各自發揮其戰略核武器組成的優勢,減少對其核實力的削弱留下了缺口,而且新條約只是削減已經部署的核武器數目,沒有明確規定對削減下來的核彈頭的徹底銷毀。當前,美俄都保存有大量的已經退役和等待銷毀的核武器,這些都未計入美俄新條約限額。美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執行情況表明,削減戰略武器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作。但是,削減或銷毀核武器必須徹底,不然裁減下來的核武器還會被重新使用,那樣美俄核裁軍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是新條約未涉及美俄所擁有的戰術核武器。據報道,美國在德國、英國、比利時、意大利、土耳其等國領土部署有240件戰術核武器。2010年初,德國、荷蘭、盧森堡、挪威等國要求美國從歐洲全部撤出核武器,但美國未予置理。美國媒體稱,俄羅斯也擁有數千枚戰術核武器。今后,美俄戰術核武器如何削減將是國際關注的一個重點。

      三是新條約沒有限制雙方核武器的現代化。2010新條約簽署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再強調新的條約使美國仍然擁有絕對強大的核武庫,足以威脅俄羅斯、或其他核武裝國家的進攻。他保證美國政府將為維護美國核威懾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持續投資。此后不久,美政府決定在10年內投資1800億美元,分別用于現有核武器的維護與改造,以及核武器與設施系統的現代化發展。

      2010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就新的條約明確表示:俄羅斯將發展進攻性核武器,沒有它們就無法保衛我們的國家。此后,俄羅斯的核武器現代化明顯加速。

      四是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未能限制美俄的常規軍事打擊能力。近年來,美俄在減少核武器的同時,仍在大力發展常規力量應對多種武裝沖突。近年來,美國建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準備用常規武器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快速、精確、決定性的打擊。俄羅斯也在大力發展超高音速武器,加強常規武器的打擊力量。因此,美俄新核裁軍并沒有影響美俄的整體軍事實力,也沒有影響其軍事行動及其威脅能力。

      (二)新條約實施情況較為順利,美俄雙方就續約進行多次磋商

      2011年美俄新條約生效以來,條約實施過程較為順利。20202月,美國國務院軍控、核查與履約局發布的《2019年執行情況報告》認為,201825日在條約生效七年后,美俄雙方履行了條約規定的削減義務,其戰略進攻性武器的總數已經達到條約要求。

      該報告公布:截至201891日,美國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和重型轟炸機總數為659(枚)件,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潛射導彈彈頭和重型轟炸機攜帶的核彈頭為1398枚;部署與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發射架、重型轟炸機總數為800(枚)架。俄羅斯聯邦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導彈和重型轟炸機為517(枚)件,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潛射導彈彈頭和重型轟炸機攜帶的核彈頭為1420枚,部署與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架、潛射導彈發射(艙)架,重型轟炸機總數為775件。雙方部署與未部署的戰略核武器都低于新條約限額。

      美方評估認為,在條約實施期間,俄羅斯聯邦執行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基本條款,雙方曾就有關未履行條約的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根據條約規定的時間節點,雙方已于201868日完成了數據交換。美方認為,在條約生效期間,美俄雙方遵守了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規定,沒有超過條約限額。報告強調,美國和俄羅斯保持的戰略核力量,低于新條約限制的水平。當前美國與俄羅斯不存在戰略不平衡問題。2020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安全會議強調:這些年來,新的條約一直發揮效用,對限制和遏制軍備競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0年開始,美俄就新條約到期后的后續問題開始會談。為此,美國任命馬歇爾·比林斯利為專門談判代表,俄羅斯由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參加,雙方就新條約先后在維也納、芬蘭進行數次會談。

      2020622日,美國和俄羅斯在維也納完成了首輪核軍控談判,雙方就進行第二輪會談達成了一致原則,但尚未取得具體成果。美國軍控問題特別代表馬歇爾·比林斯利稱,首輪維也納會談非常積極,我們詳細討論了各種核議題,技術工作組已經成立,雙方就第二輪談判達成了一致原則。參與談判的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美俄之間的雙邊對話是現階段保持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的最佳途徑,也可能是唯一途徑。

      2020105日,美俄雙方代表在芬蘭進行美國大選前最后一次磋商。據報道,俄方要求條約無條件延長五年,以便能夠達成一項多邊協定。俄羅斯支持英國和法國也能參加多邊談判。 美國提出條約延期的條件,首先要凍結雙方的核武器,既包括戰略核武器,也包括戰術核武器,然后條約才能延期。美談判代表比林斯利指出俄羅斯正在研發新武器裝備。他要求俄羅斯政府必須停掉這些新核武器發展計劃并放棄它們。當然,美國也在加強核武器現代化進程。

      國際社會對新條約能否延期表示擔憂,并認為,一旦新條約不能延長或被不受約束的核軍控條約所取代,美俄將失去制約,引起美俄新的核軍備競賽,國際核裁軍將會失序,有可能出現更多的核國家,加大核戰爭風險。

      據目前估計,美俄兩國將會繼續進行核裁軍談判。新條約2021年到期后應有一個新的制約措施。不過,時間緊迫,雙方達成新條約延期協議是一個可行選擇。因為新條約規定,只要雙方同意,該條約可延期五年。

      三、回顧美俄核裁軍的風雨歷程

      當今世界,美國與俄羅斯是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它們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大力發展核武器,隨之展開核軍備競賽。他們的核武器數量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1987年曾高達7萬枚,總計爆炸當量達到120億噸梯恩梯。美俄核武庫中既有戰略核武器,也有大量戰術核武器,如短程核導彈、核炸彈和核地雷等。此后,美俄的戰略核彈頭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他們的核武器現代化并沒有止步,核彈頭的種類不斷增加,質量繼續提高。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擁有約1.4萬枚核武器,美俄擁有的核武器仍占全球90%以上,他們仍承擔著優先進行核裁軍的特別責任。

      (一)核裁軍是冷戰時期美蘇建立的平衡機制

      冷戰時期,雖然美、蘇對抗激烈,但軍備控制與裁軍一直是美蘇首腦會晤的重要議題,并對兩國關系的緩和與保持戰略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間,美國與蘇聯簽訂了一系列限制和削減核武器條約。

      美俄雙邊核裁軍談判始于冷戰后期,經歷了冷戰結束后兩國關系的重大變化,至今已經成為兩國關系的重要穩定機制。這一機制不僅增進了兩國間的戰略互信,提高了雙方核力量的透明度,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兩國間其他領域關系的發展,對兩國間的戰略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20世紀70年代,美蘇開始核軍備控制談判。1972年,美蘇達成了《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其主要目的是使雙方的核武器有控制地發展,保持戰略穩定。不過,這一條約只要求美蘇雙方將戰略核武器的數量凍結在197271日的水平上,美國為1710件,蘇聯為2437件,而且這只是一項為期五年的臨時協議。與此同時,美蘇還簽署了《美蘇關于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反導條約),借以防御進攻性核武器的襲擊。

      當時,美蘇雙方試圖達成一項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永久條約,以便在臨時協議到期后繼續核裁軍進程。1979年,美蘇達成了《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條約規定雙方各自戰略武器發射架核轟炸機的限額為2400件,與他們當時持有戰略核武器數量大體持平。這一條約仍未要求美蘇雙方削減各自的核武器,只是規定發展核武器的上限,以保持雙方核力量的戰略平衡。后來由于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國會拒絕批準,條約未能正式生效,但條約得到美蘇雙方共同遵守。

      20世紀80年代,美蘇開始以削減核武器為目標的核裁軍談判。1987年,美蘇達成了《消除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條約》(中導條約)。根據條約,美國銷毀859枚中程導彈,蘇聯銷毀1762枚中程導彈,約占美蘇核武庫的4%?!吨袑l約》消除了中程導彈這一類核武器,減緩了美蘇核軍備競賽速度,大大減少了歐洲和亞洲地區的核威脅。

      (二)蘇聯解體后美俄繼續核裁軍進程

      1991年,美蘇達成了真正削減戰略核武器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核裁軍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然而,條約簽署后不久即遇到蘇聯解體。1992年,在美國的主持下,前蘇聯的四個核武器繼承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里斯本簽署《關于履行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議定書》,承認俄羅斯為核武器國家,其他三國為無核武器國家,他們境內的核武器運往俄羅斯,然后以無核武器國家的身份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使得《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得以順利執行。條約于1994年生效,有效期15年。條約規定美俄雙方分別將核彈頭總數減到6000枚。

      1993年,美俄又簽訂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條約規定,美俄在2003年以前將其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所攜載的戰略核彈頭不得超過3000-3500枚。美國參議院、俄羅斯杜馬先后批準了這一條約。但是雙方沒有交換簽署的《條約議定書的批準書》,因而條約未能正式生效。2002年,由于美國宣布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俄羅斯隨即宣布不再接受這一條約的限制,條約隨之失效。

      (三)新世紀美俄達成的兩項核裁軍條約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與俄羅斯的核裁軍談判仍在持續進行,雙方達成了兩項核裁軍條約。

      2002年,美國為了減輕俄羅斯對美國發展彈道導彈防御計劃和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的不滿情緒,同意與俄羅斯簽署《莫斯科條約》?!赌箍茥l約》規定,在2002年與2012年的十年間美國將戰略核彈頭減至1700枚,俄羅斯減至2200枚。嚴格講,《莫斯科條約》只是一紙聲明,條約所限制的只是兩國部署的核彈頭,而不是美俄兩國核武庫各自的總量,條款過于簡略,既沒有制定雙方銷毀核武器的嚴格規定,也未制定嚴格的核查措施,因而對雙方幾乎沒有約束力。這也是美俄雙方急于達成新的核裁軍條約,以接替2009年到期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重要原因。

      (四)美俄核裁軍對國際軍備控制的影響

      多年來,美蘇、美俄先后達成了多項削減與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條約。這對于減少核戰爭威脅,推動國際核裁軍,保持戰略平衡,穩定國際關系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1、美俄新條約明顯減少美俄核武器部署的數量。美俄新條約規定他們各自部署的核彈頭數量不超過1550枚,其運載工具總數不超過800件,其中部署的戰略核導彈運載工具數量不超過700件。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相比,新條約將雙方部署的核彈頭數量減少約三分之一,運載工具數量減少近一半。

      2、新條約對國際核不擴散運動有所推動。防止核武器及其技術的擴散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核裁軍一直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盡管1968年達成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世界上只有五個國際公認的核國家,但是一些國家努力發展核武器,目前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實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此外,世界上還存在著一些非國家實體,特別是恐怖主義組織獲取核技術的風險。為此,國際社會普遍要求加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防止核武器與核技術的擴散。許多無核武器國家強烈要求美俄繼續核裁軍。在此形勢下,美俄達成新條約對加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具有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

      美蘇(俄)核武器數量大幅度削減是根據美蘇簽署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規定,將各自的戰略導彈彈頭數量削減至6000枚,而根據美俄簽署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規定:雙方在2003年以前,再將各自戰略核彈頭削減50%,分別降至3000枚至3500枚。19973月,美、俄兩國首腦在赫爾辛基會晤,同意立即開始談判第三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框架協議,試圖在2007年將各自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削減到2000枚至2500枚。

      20世紀90年代一段時間裁減核武器迅速取得進展,世界核武器數量從冷戰時期高峰時的近70000枚核彈頭(1986年)下降到2013年的10215,美俄兩國核武器數量上的大幅度裁減,意味著冷戰時期那種無節制的核軍備競賽已不復存在。2015年,美國國務院軍控、核查與履約局宣布,1970年美國擁有26000件核武器,到2013年美國擁有的核武器數量減少到4804件,減少了84%。從1993年到2013年,美國銷毀了將近10000枚核彈頭。另外有幾千枚核彈頭正在退役或等待銷毀。到2018年新核裁軍條約的限額實現時,美、俄將各自作戰部署的戰略核彈頭減少到1550枚。

      四、新條約之后的國際核裁軍前景

      當前,國際戰略安全與軍控形勢正經歷冷戰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成為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的最大威脅。當前,美俄關系持續緊張,核裁軍難于取得進展,阻止核裁軍進程。

      (一)美毀約”“退群,損害國際核裁軍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北約東擴,將東歐以及波羅的海三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納入北約,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導致美國與俄羅斯關系的持續緊張。此后,美國又決定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反導系統,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發生武裝沖突,北約進行干預,導致俄羅斯與美國、北約關系全面緊張,一度劍拔弩張。2013年出現的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與美國和歐洲的關系進一步緊張,西方對俄羅斯采取了更嚴厲的制裁措施。

      20171月,唐納德·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他奉行強權主義,霸道任性,引起美國內外政策的重大改變,并對國際戰略格局帶來重大影響。他主張美國優先,提出讓美國強大的口號,強勢保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反復強調我們決不允許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超過美國。

      特朗普在國際軍備控制領域實行單邊主義,接連毀約,退群。2017年以來,美國退出《伊朗全面核協議》,單方面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退出《美蘇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F在,新條約成為美俄僅存的雙邊國際軍備控制條約,而且其命運仍在未定之中。

      (二)美俄進一步核裁軍的制約因素

      多年來,盡管美、俄都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并且達成了多項核裁軍條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數量有所減少,基本維持了戰略平衡。然而,他們在減少核武器數量的同時,繼續提高核武器的質量和種類。同時,他們都不會放棄核威懾戰略,使得今后的國際核裁軍進程更為艱難。當前,美俄核裁軍處在十字路口,前進或后退,事關國際核裁軍進程,涉及世界和平與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美俄軍控談判對全球戰略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主要軍控條約前景不明。目前看來,美國與俄羅斯在核裁軍道路上會繼續前行,但會有復雜的討價還價過程。

      一是目前國際形勢緊張,全球戰略失衡。近年來,美俄實施核武器現代化計劃,導致核軍備競賽加劇。今后,美俄都不會放棄核武器現代化的計劃:首先,他們堅持核威懾戰略,其次,要發展足夠的核裝備用于實戰。為此,他們將進一步升級核武庫,包括核彈頭及運載系統。

      二是美俄仍是世界上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美俄在冷戰結束后對各自的核武庫進行了大幅度削減,但其核武庫仍然過于龐大。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2020年,美國部署有1750枚核彈頭,另有庫存、儲備和退役待銷毀的核彈頭4050枚,總計5800枚;俄羅斯部署有1570枚核彈頭,另有庫存、儲備和退役待銷毀的核彈頭4805枚,總計6375枚。美俄總共擁有核彈頭12175枚,約占世界核彈頭總量13400枚的90%以上。雙方都擁有進一步削減的巨大空間。

      三是美國極力發展反導系統,阻礙核裁軍進程。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戰略防御倡議,大力發展導彈防御系統。2001年小布什就任美國總統后,美國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的步伐,并將美國導彈防御系統擴展為由陸基,?;涂栈鶖r截導彈組成的多層次的防御體系,并謀求建立一體化的導彈防御系統,多次試射反導導彈,攔截行動取得成功。

      美國發展國家導彈防御系統違反了美國和蘇聯于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美國已于2002613日正式退出《反導條約》。俄羅斯認為美國在東歐國家部署反導系統是對俄進攻性戰略武器的一個重要威脅,并做出了強烈反應。200811月,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宣布,俄將在加里寧格勒州部署導彈,反制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2015年,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聯合采訪時稱,俄羅斯當前面臨的唯一威脅就是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

      五、國際核裁軍的前景預測

      當前,天下并不太平,大國競爭加劇,地區沖突不斷。安全威脅向海洋、太空、網絡等新領域擴展。但是核武器仍是國際安全的主要威脅,削減核武器仍是國際軍控的當務之急。

      新條約后的美俄雙邊核軍控與裁軍談判,核武器問題將依然是雙方的核心議題。維護一個有利于戰略穩定的雙邊核軍控與裁軍機制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是今后國際社會的重要關切。

      一是要保持世界和平與穩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多邊主義,發揮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軍控中的核心作用,創造和平國際環境,為促進核裁軍創造有利條件。

      二是繼續推動美俄核裁軍談判,進一步削減其核武庫。2017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公布,美國將在2017—2026年投資4000億美元推動核武器現代化,并稱今后十年是美國實現核武器三位一體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俄羅斯也在發展核武庫,研發了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匕首、鋯石先鋒等新式高超音速導彈。

      三是核裁軍多邊談判為時尚早,中國不會參加三邊核談判。近日,美國軍控談判代表比林斯利表示,中國必須加入軍控談判,否則美國將有新動作。俄羅斯對此做出回應,表示不同意美國的要求,尊重中國的原則立場。中國對此多次表明立場。202078日,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重申,中方無意參加美俄之間的雙邊談判。中國代表在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發言中明確提出:中國的核力量與美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要求中國參加三邊軍控談判不公平、不合理、不可行。中方不會同意,也絕不接受任何脅迫與訛詐。中方呼吁美方盡快積極回應俄方關于延期《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訴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削減其龐大的核武庫,為其他核武器國家參加核裁軍談判創造條件。中方一直在聯合國和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積極倡導核裁軍,并倡議五個核國家就核政策和降低核風險開展討論。

      四是核軍備控制應有利于加強核不擴散、核安全等多個領域。國際核裁軍與防止核武器擴散仍是重中之重,2020年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50周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十次審議大會被推遲。無論如何,保持核裁軍進程、增強國際不擴散核武器機制是當務之急。

      2020年,美國忙于大選,不管誰出任下一屆美國總統,美俄核裁軍談判都將被列入兩國戰略關系的重要議事日程。10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安全會議強調:新條約對限制和遏制軍備競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將條約無條件延長一年,之后雙方再談判新的替代條約。美國立即做出了反應,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表示,美可同意條約延長一年,但雙方必須凍結核武庫,包括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則同意條約無條件延長五年??磥?,美俄都有意延長新條約期限,維持戰略平衡與國際局勢的穩定。但是道路并不平坦,雙方仍會討價還價、繼續博弈。

       

      參考材料:

      香農.N.基爾:核軍備控制與不擴散,俄美戰略核軍控,《SIPRI年鑒2011,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中文版),時事出版社,2011年。

      蔣振西:評析美俄核裁軍新條約,《2011國際軍備與裁軍》,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SIPRI Yearbook 2012: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陳方舟、江猛;美俄START”條約核查體制分析,2011國際軍備與裁軍,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nnual Re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New START Treaty, February 2019.

      中國軍控協會網站:202079日。

      Izvestia: Last New START talks held before US presidential race,October 6, 2020.

      http://www. State. Gov/t/avc/index. htm#.

      World Nuclear Forces: Nuclear Weapon Modernization Continues but the Outlook for Arms Control is Bleak: SIPRI Yearbook 2020, 15 June 2020.

      《美國國防新聞》網站2017214日報道。

      外交部網站: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大使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一般性辯論中的發言,20201012日。

       

       


      全文刊登在《國際戰略研究》2020年第4期。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聯合國協會觀點。

      返回列表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